疫情嚴峻 原料價格卻居高不下 紡織人該何去何從?
2022年春季,新冠奧密克戎變異毒株來勢洶洶,伴隨著其極高的傳染性,國內的防疫局勢到了2020年初新冠大流行以來最嚴峻的情況。
在疫情影響下,紡織市場再遭打擊,市場上訂單數量出現明顯下滑,布老板們都在為貨賣不出去而擔憂,對滌綸長絲的需求也開始出現下滑,但就在這樣的情況下,滌絲價格卻表現出了有些“不合時宜”的堅挺。
明明需求大幅縮減,原料價格為什么還這么高?兇猛的疫情以及居高不下的原料價格已經成了紡織人心中的痛,面對這些,布老板們有什么應對的方法嗎?
原油居高不下
3月初,俄烏戰爭開始打響,國際油價瞬間走高,大部分人們都認為這場戰爭會速戰速決,但萬萬沒想到,戰爭到現在演變成了一場拉鋸戰,還看不到結束的希望。而另一方面,西方國家對俄羅斯進行經濟制裁,則進一步加劇了能源市場的緊張感,國際油價再次沖破了100美金。
原油是滌絲產業鏈中最源頭的原料,它的價格一直保持高位,滌絲的價格下降自然也就很困難。
歐美經濟放水 通貨膨脹
從2020年開始,歐美國家因為防疫拉跨,一次又一次反復封城,但又要保證民眾的基本生活,最終只能靠舉債發錢。但這樣的經濟“大放水”并非沒有后遺癥,市場上的錢變多了,民眾用政府發的錢買了生活物資,手中并未剩下多少,錢流在市場上通了一圈以后沒有那么多地方呆,大量涌入投資市場。
因此即使沒有俄烏戰爭,在通貨膨脹的過程中,原油這類大宗商品依然會是被炒作的對象。
最后給到企業的感受就是,所有原料的成本幾乎都在漲。
市場供大于求,廠家避免價格戰
本輪疫情對紡織傳統集群的長三角地區影響巨大,雖然現階段防疫整體態勢較四月初出現好轉,但由于織造企業信心不足,織機開機率回升仍較為緩慢,不及除2020年外的往年同期水平。
對聚酯工廠來說,未來一段時間內的需求萎縮是可以預見的,然而上游原料成本在通脹影響下居高不下,滌絲的價格也很難大幅下降。一旦一部分聚酯工廠資金鏈不足開始降價清庫存,其它聚酯工廠非常有可能迫不得已跟進,從而引發惡性的價格戰,會造成巨額虧損,這是聚酯工廠不想看到的局面。
終端消費由于疫情大幅萎縮,而原料價格因為通脹處于高位,聚酯工廠不想打價格戰,那可能采取的措施會有以下幾條:
開啟促銷
促銷是聚酯廠家一個常用的舉措,這兩年時間因為市場不景氣使用得也極為頻繁,可以預見隨著下游織造企業購買滌絲的意愿下降,聚酯工廠的促銷或許會變成常態化手段。
小幅降價
雖然大量降價可能會誘發價格戰,但小幅降價帶動出貨卻是可以考慮的手段,當未來油價出現沖高回落,滌絲價格或出現小幅走低。
減產限產
織造企業用不了那么多的絲,又不能“跳樓大甩賣”,那就只能通過減產來控制庫存。截至4月20日,月內滌綸長絲累計有654.7萬噸/年的裝置陸續停車,受此影響滌綸長絲開工負荷由4月初的83.29%下滑至4月20日的74.14%,開工負荷下滑9.15個百分點。未來不排除會有進一步減產。
布老板怎么“活下去”?
聚酯工廠好歹家大業大,疫情影響雖然大,但不至于傷筋動骨,對大部分紡織企業來說就不一樣了,甚至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局面。
近期,江蘇省服裝協會對省內近200家服裝企業進行了一次調研,結果僅有不足四分之一的企業表示影響較小或未受影響,近半數的企業生產經營遭受了巨大打擊。
面對如此嚴峻的局面,布老板們有什么好的應對方法嗎?
維持現金流
手里有錢,心里不慌,越是行情不佳越是如此。因此寧愿少買些原料,少囤點貨,甚至做幾個虧本的單子,只要資金流動起來,手里有可以支配的資金,有時比未來期望中的利潤更重要。
維護好與客戶的關系
現在有單子的客戶自然是“香餑餑”,但就算現在沒有單子的客戶的關系同樣要維護好,疫情總會被控制住,市場也不會一直低迷,現在維護好與他們的關系,很可能未來就會帶來更多的收益。
風險操作前做好考慮
市場波動往往也意味著機會,但這些機會蘊含著的風險不容小覷,或許能夠看到有人靠著這些賺到了錢,但往往這種時候,能賺到錢的都是少數人,而看到別人賺錢而跟風的人卻大多虧損嚴重。因此越是市場波動,越要冷靜判斷。
關注政府政策
面對疫情帶來的市場波動,政府也會出臺一系列幫助企業度過難關的政策,及時關注這方面的內容,說不定有哪一項就與自己符合了。而現在的情況下,哪怕有一點點幫助也是好的。
來源:全球紡織網